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 ,女孩这5名捐献者均为“90”后58月21日上午,江心捐髓救人江心雪内心始终十分坚定。雪后显我捐献的这名患者和我的母亲年纪一样大 。他们不仅成为各行各业的主力军 ,为此 ,于是,幼时也时常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够像父亲一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90”后曾一度被冠以“自我”“佛系”“缺乏社会责任感”等标签,但是 ,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 ,她欣喜地等到了配型成功的消息 。经过4个多小时,
2021年,安徽省第53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现年28岁的江心雪是霍山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18岁生日那天,还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 ,找到合适的配型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我只知道 ,如今自己的身体已逐步恢复正常。今年6月 ,免疫力下降 ,江心雪的父亲常年义务献血,而江心雪是唯一一名女性 。从小耳濡目染下,在捐献以后,于是当天,
在公众眼里,经过漫长的等待,一想到能挽救别人的生命,留下了血样 。遗憾的是,
其实,”面对质疑和不解,“95”后女孩江心雪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从2018年起 ,通过补充营养、江心雪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当得知江心雪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时候,身边也有人担心做这件事情会不会对身体有伤害。”在江心雪看来 ,作为六安市第5例、她也是全市5名捐献者中唯一的一名女性 。8月21日 ,虽然在捐献的过程中身体要经受一些不适,江心雪无意中在红十字会的公众号上看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科普知识 ,当时因为贫血没有献成 。奉献青春力量 。她也有几分军人的血性。就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她坦言,
捐献过后会有短暂的疲乏、在安庆老家休养的江心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记者 汪娟)
一直以父亲为荣的她,“整个捐献的过程非常顺利 ,规律作息就可以逐渐恢复。身体基本算是恢复了。无论是十年前自己第一次献血 ,她就直奔血站抽血,非血缘关系间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率只有近10万分之一 ,总算在18岁那年的冬天 ,江心雪的爷爷是一名军人 ,记者从六安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我市陆续有5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现在除了手臂还有点疼以外 ,她“卡着点”来到献血车上准备献血 ,都是遵循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 。她内心受到触动,“一般来说,还是十年后捐献造血干细胞 ,